劳模风采丨曾少武的"痴"与"乐"

发布时间:2021-05-18 09:55阅读次数:

心若有所向往,

何惧道阻且长。

总有些坚持,

能从冰封的土地里,

开出怒放的蔷薇。


    ——题记寄语


19岁中专毕业进入菲利华公司,从纤维拉丝工干起,一步一个脚印,如今成长为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的工程师。曾少武,20年如一日,在闪耀的火花中研制特种性能石英纤维,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。如今,这种特种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。

同事们说:“他上班干研发,下班想研发,做梦都在琢磨研发。”这一切,是对他痴迷研发二十个春秋的真实写照。



完成一项研发需要多长时间?曾少武的答案是17年。

“我要加入!”2002年,在公司干了3年拉丝工的曾少武,因为技能出众而在十多名拉丝工中崭露头角,被车间选拔进入到试验小组,和同事们专门从事一种性能更加优越的特种石英纤维的研制。

“这简直是天方夜谭!国内连这种产品的照片都没有见过,更谈不上自己能研制出来!”

“风凉话”激起了曾少武不服输的倔犟劲,他一头扎进火热的车间,和研发组的同事们开始了“白天在一线,晚上干研发”的日子——每天在车间一线摸爬8小时,利用下班时间再熬夜做4小时实验,一年365天,寒来暑往天天如此。


曾少武工作照


几年后,20多本厚厚的实验记录本上写满了成千上万个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,白天曾经热闹的车间里,只剩下曾少武和最后一名同伴还在挑灯夜战。

“要不,算了吧?”看不到任何进展,同伴开始打退堂鼓。

“不!今天有了一点进步,我们明天再试一试。”曾少武坚定地说,那火花陪伴着他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,每一次燃起,都是希望,也是信念:“我们一定能成功!”

面对失败,他报之以更勤奋地探索。在上道产线,他推演探究成型差异;在下游工序,他反复琢磨配比公式;他从同事、从书本、从实践中不断学习,分析总结这种特殊产品的工艺方案。塑料、玻璃、铜、铝材......从轻便材料到金属材料,凡与推演参数相近的材质,都是他的实验品。虽然试验屡次中断,却从未放弃过,个中的艰辛甘苦只有自己知道。

“我们成功了!”这是数以百次实验的成果。当晚,车间里火花熄灭,曾少武和同事们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,他们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......

进展鼓舞人心,也更加坚定了曾少武和同事们的信念。材料改型、参数控制、量产工艺……皇天不负有心人,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研制,产品实现量产,成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专利产品,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。此时,这项研发已坚守17年,曾少武已从青葱少年迈入不惑之年。

:用学习成就自我

进入菲利华公司21年,同事们说,从一线操作工到优秀工程师,曾少武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,凭借刻苦钻研、勇争一流的工匠精神,获得了公司“首届工匠”、“菲利华之星”等称号,这一串串荣誉的背后留下了他敢挑重担、勇于创新的坚实足迹。

曾少武说:“成功的秘诀是学习,并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来。”

一项研发坚持17年,也是学习带给他的能量。


曾少武与质量检测人员讨论工作


21年前,仅怀惴着中专文凭,进入公司,渴望干大事的他,看到了梦想和自我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,便开启了“疯狂学习”的旅程——

每天,研发实验结束后,他顾不上疲惫,便在夜色笼罩的书桌下,“啃”着一本又一本材料学书籍,还不忘摘抄笔记,将书中的理论运用到第二天的实验中。

只要公司有培训,他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。到了培训那天,早早完成手头工作,带着笔记本,来到培训课堂,坐在离老师最近的地方仔细聆听,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。

从实验笔记中反复比对材质,学习同类化学方程式,对不同材质进行代入式计算,趁着外出学习的机会,找同行技术专家虚心请教,恶补专业知识的不足。

他珍惜每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。他说:“我不怕我的起点低,就怕哪一天停止了学习、放松了学习。”现在,曾少武又开始了新的更具挑战的研发项目,他说,我还要继续努力,不断破解“卡脖子”技术,让我们“中国造”的石英纤维走向世界。


荆州开发区2021劳动模范授称座谈会


(本文由荆州日报驻开发区记者站 黄思明采写)


地址:湖北省荆州市东方大道68号
邮编:434001
电话:86-0716-8304668,8333088
传真:86-0716-8310688
邮箱:info@feilihua.com
关注菲利华企业微信

关注菲利华企业微信

企业邮箱

Copyright©2018 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鄂ICP备05001371 ,Designed by Wanhu